家常原味鸡怎么做?
俗话说“无鸡不成宴”,可见鸡在中华美食中的重要地位。而说到鸡,最让我怀念的是我奶奶经常做的“原味鸡”。所谓“原味鸡”就是用作料煮熟了直接吃的鸡,没有鸡块、鸡丁、鸡汤那么花样繁多的做法,是最简单的“鸡”,可是奶奶做的“原味鸡”的味道在我心中是最好吃的。
记得小时候奶奶家还住在村子旁边,有一小块土地,奶奶就种了一些菜,养了几只鸡。鸡平时在门前的空地上跑来跑去,啄来啄去的,时不时还会下几个鸡蛋,那可是我的小零食。奶奶家离市区挺远,奶奶不舍得杀鸡,家里来客的时候或者大年三十才能吃上鸡,而奶奶总是说:“还是大年三十吃更好,图个好彩头儿嘛。”
到了年三十一大早,奶奶就提着一只鸡出门了。那时候,村里有个手艺人专门杀鸡、杀猪,所以奶奶把鸡提到他家请他帮忙杀,他家后院有个水池子,池子里养着几只鸭子。杀好鸡后,奶奶就开始给鸡拔毛了,拔完毛又仔细刮净鸡皮上的细毛,然后把鸡的内脏清理干净。奶奶经常跟我讲,做什么事儿都要有始有终,无论有多累,都要坚持做好。
洗好鸡,奶奶就开始烧火了。农村做饭没有煤气呀、电呀,都是烧锅,奶奶一边烧火,一边指挥在旁边打下手的爷爷、爷爷把盐、花椒用铁锅炒到焦黄,然后研成粉,加味精(那时候很少用鸡精)一起拌好,灌进洗干净的鸡屁股里,这样鸡就入味了;再用一段手指粗、半尺长的鲜葱插进鸡屁股,防止鸡烂的时候“串味儿”。然后,她就在锅里放凉水、老姜、黄酒等调料后,把鸡放进去,盖上锅盖。等奶奶揭开锅盖,煮熟的鸡就做好了。
记得有一次,奶奶做的鸡还没熟,我就在旁边使劲地闻、不停地咽口水(其实鸡还没熟的时候还真不好闻,鸡毛鸭毛什么的杂七杂八的香味儿、臭味儿都混在一块儿)不耐烦地喊着:“奶奶,好了吗?我饿了!”而奶奶总是笑着说:“好孩子,要懂得感恩,吃东西之前要说上一句话,‘一帆风顺、二龙戏珠、三星拱照、四季平安、五福临门、六畜兴旺、七级浮屠、八面威风、九九归一、十全十美、百年流芳、千秋万代、永垂青史’,你说了这句话,鸡就马上熟了,好吃。”奶奶每次都这样说,然后我就会站在那里说,而奶奶就在烧火、煮鸡时满脸微笑也看在眼里、喜在心中。说也怪,奶奶煮的鸡永远都是在我说完这句话之后就熟了。那时候爷爷奶奶还经常说,孩子不能闲着,闲下来就会生祸,所以就安排我找块抹布不停把煮鸡时浮起的血末子等小东西撈走。(奶奶煮鸡用的大铁锅很大,放上整只鸡还有调料等,煮出来的东西会很多,所以用大锅煮鸡不会觉得鸡味儿小)
鸡煮好了,在鸡还没完全凉的时候就要斩成小块装在盘子里,这样出来的鸡好看、入味。那时候没有冰箱,奶奶就提前蒸好了馒头、炸好了带鱼、腌好了猪肉等放在锅里(防止冻上),再把斩好的鸡和馒头、带鱼、猪肉一起放进锅里保温。这样,晚上全家就能品尝到奶奶精心烹饪的食物。
奶奶的老伴儿爷爷平时爱打麻将,经常年三十晚上在别人家里打麻将,所以往往大年初一家里就只有奶奶和我们(我的大伯一家五口,奶奶家五口),不过对于在城市长大的我不太满足,因为奶奶家那么大,我们那么少人,所以那时我总盼望着春节快点过,让爷爷去别人家住,因为我在城里还有很多的小伙伴呢!但是,后来,奶奶、爷爷相继离世,我再没吃上那么原滋原味儿的鸡。